大号轻纺城 您好,欢迎来到大号轻纺城EQFC.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大号轻纺城EQFC.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棉价现多空对峙 7部门联手紧急调控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纺织要闻 发布时间:2010-11-09
资讯导读:11月10日讯 疯狂的棉价之上,悬起了一把剑。  国家7部委联合联手调控,并于11月8日公

11月10日讯 疯狂的棉价之上,悬起了一把剑。

国家7部委联合联手调控,并于11月8日公布了下发通知。要求产棉区政府对棉花领域加强调控。

然而,期货现货市场,棉价依然如故。

症结到底在哪里?

  紧急调控

“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市场哪能独善其身?”

这股棉价飙升的狂潮,已经从新疆棉向其他区域迅速扩展。11月8日,国家7部门公布紧急通知,着手调控棉价疯狂态势。

7部门分别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铁道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供销合作总社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

该份名为《关于切实落实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维护当前棉花市场秩序的紧急通知》要求,产棉区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市场和质量监管,重点加强对农村棉花经纪人的管理,对社会游资租厂或委托收购加工棉花情况的排查,严肃查处扰乱市场秩序和不履行质量义务的违法行为。

“我们不担心近期的棉价会下跌,最多也只是被震慑一下。”江苏一家大型棉企相关收购负责人在电话里称。而且,目前他们企业只储存了小部分棉花,表示不会轻易售出。

认为棉价上升格局一时无法调头的,不仅是江苏的这家企业负责人。几乎一个家族在新疆阿克苏收购棉花的温州商人杨同人持同样的观点。

“新疆棉是中国质量最好的棉花。”杨同人告诉记者,他在山东魏桥收购棉花的亲戚告诉他,魏桥的棉价也在日日刷新中。11月2日和5日,调价之后,11月7日(周日)再次每吨上调了2000元。

而且,公开牌价也显示,从籽棉收购价格来看,山东、新疆等地籽棉收购价格近7元/斤,但收购进度未明显加快。

“政策的影响有限。”杨同人语气淡定。实际上,让杨感觉政策有限的是9月下旬的一场调控。“那时,也是各个部门联手,但棉价还是一样飞转。”

在这个期间,以新疆棉为例,棉价飙升的幅度起码在50%以上。

  多空“对垒”

“这波的调控政策刚刚出台,效果如何要看后续执行的力度和细节。”因为畏惧疯狂的棉价,放弃收购回乡的李海港认为,“我们早就盼望国家出手,让棉价恢复正常。”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棉花收购旺季将组织调查组到产棉区巡查,对因工作不力出现市场秩序混乱和严重市场质量违法案件的地区,将予以通报批评。”由此可见,此次调控的成效,似乎对地方政府有问责之势。“棉花中长期看涨思路不变。”湘财祈年期货相关分析师认为。

11月9日,在7部委消息公布的当天,期货市场,郑棉主力合约1105早盘高开,突破每吨33000元一线。

当日午盘的棉花市场则出现了震荡盘整行情。最后以33005元/吨收盘,走出了7个交易日以来的唯一一条小阴线。而正如上述分析师所言,郑棉上升格局没变。在继前一日的历史新高后,11月9日1105合约再创新高达33515元/吨。

而且,盘中多空交锋激烈。

以33080开盘后,直飚至33515元/吨。空方迅速掉头向下,至上午9点半左右,价格跌至当日的最低价31960元/吨。

正如上述分析师所言,棉价多头格局未变,同日的最低价同样高于前一个交易日的最低价下探到31245元/吨。

棉花价格的上涨,除了天气原因导致的棉花减产、供不应求之外,棉花经纪人在棉价上涨过程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此,这方面也是国家调控的主要领域。

棉花加工厂是众多资金涌入的重要渠道。外界有舆论认为,这些资金包括地产商的闲置资金,山西煤老板、浙商、仓储公司、棉贩棉农的投资等。资金进入棉花加工厂,进行大规模的棉花收购和囤积。这些资金至少可以获得1分利的投资回报。

“这其实只是表面。”记者在调查中,有10来名在这波风潮中已经放弃棉花收购的温商告诉记者,“实际上,背后是外资。”

  外资“无间道”

疯狂的棉价背后,是各路资金在这个领域的直驱而入。记者调查得知,活跃在新疆棉花领域的外资巨头有路易·达孚等等。

“对于籽棉的收购,我们没有资格,也没有参与。”路易·达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但有知情者透露,其实外资控制棉花价格,并不一定直接参与籽棉收购,他们可以控制整个棉花收购的链条。这是一种和内资融合到一起的操作形式,“在这个领域里,基本是无影无踪的”。

“这些大型棉企,他们拥有的巨额资金,正好我们在被银行资金断流之际,大批进场。”一名2004年进入新疆收购棉花的“老棉人”告诉记者。这无形中就形成了接力的效果,“我们资金短缺,融资无门,但他们的庞大的资金流感觉有点突然。”

实际上,这波疯狂的棉价背后,除了浙商资本,江苏的棉企也是一股被外界忽视的资本力量。

在棉价的狂飙下,在阿克苏的这批“老棉人”迟迟不敢下手之际,“新棉人”却用激越的节奏开始抢棉。

一名来自江苏的棉企驻阿克苏代表向记者透露,实际上,在去年年底,就已经捕捉到了这种市场紧缺的信息。

以江苏大丰的市场为例,那个阶段产品销售情况虽然尚可,但从四个方面,可以看出,接下来的市场经营形势不容乐观。

他将四方面总结,主要是原料采购难。由于当地棉花资源紧缺,原料来源将依赖进口棉和新疆棉,既加大了采购成本,又增加了采购难度。根据这个链条传递,新疆棉的前景可想而知了。产成品销售价格涨幅不及原料价格涨幅,因此,原料价格上涨的风险很大程度体现在后道产品上,常规的利润难以保证;于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启动了新疆“囤棉”计划。

“外资往往和大型棉企合作。”上述知情人士进一步透露,“出面的基本是大型棉企。”

合作双方以利率形式分成,比如,大型棉企给温州棉商提供1000万资金,使用时间一到两个月,棉企根据利率先提走38万作为利息。待温州棉商将收购到的棉花出手后,再在1000万资金的银行基准利率基础上加2个点提取利润。

而实际上,背后融合着外资。

“一般收购一车皮的棉花,大约40多吨,为收购商提供资金的大型棉企起码可以赚到利润4万到5万。”一棉企的阿克苏驻地代表陆路(化名)表示。

来源: 中国纺织网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