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号轻纺城 您好,欢迎来到大号轻纺城EQFC.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大号轻纺城EQFC.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河南棉花种植面积30年来最少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10-11-15
资讯导读:11月16日讯 在棉花价格持续飙升,已刷新10年来最高纪录之际,由河南省棉花协会主持的

11月16日讯 在棉花价格持续飙升,已刷新10年来最高纪录之际,由河南省棉花协会主持的“棉花形势座谈会”近日在郑州召开。来自全省重点棉花经营企业、棉纺织企业、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代表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近年来,河南棉花种植面积大幅萎缩,2010年已降至30年来的最低点。针对棉花种植面积不断下降,棉花价格飙升的形势,与会代表建议,建立棉花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大棉花生产投资,实行籽棉最低收购保护价,加强政策调控,及时发放进口棉配额和抛售储备棉,平抑棉价。多种因素促使棉花种植面积下降

河南省统计局副处长韩爱桃说,棉花在河南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但近年来,河南棉花种植面积大幅萎缩。1978年为918万亩,1990年1234万亩,1992年最高达到1872万亩,2010年预计700万亩,已降至30年来的最低点。

“其原因,不仅与国家种植业结构调整政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和加入WTO有关,也与农村劳动力外流、种棉收益变化及棉花本身的生产特点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河南棉花播种面积的下降。”

韩爱桃分析认为,一是受政策体制的影响。从1996年开始,国家采取限制棉花发展的政策,导致除新疆外的各主要产棉省棉花种植面积迅速减少。二是受国际竞争环境的影响。加入WTO后,进口棉快速增加,国内棉价下跌,棉农植棉积极性受挫,棉花种植面积下滑。三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内纺织品出口受阻,产能压缩,棉花市场低迷,棉价下跌,河南棉花生产萎缩。四是种棉劳动强度大,收益低。据调查,2009年种棉亩纯收入只有434元。种粮收入增加,种棉收入下降,农民不愿种棉花。五是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河南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近2000万人,在家从事棉花生产的多为老人、妇女和体弱多病者。这部分人文化偏低,对植棉新技术的认知、接受能力差,不能满足棉花高产栽培管理的需要,棉花种植减少势在必然。六是棉花市场运行状态不稳,增加了棉价的波动性,使本地棉花的市场进一步萎缩。七是灾害频发,种棉风险增高。过快过度上涨蕴涵巨大风险

“棉花涨到30000元/吨没想到,棉花高价位持续这么长时间没想到,政府采取这么多调控政策没想到。”南阳天骄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宏一口气说了三个“没想到”。他介绍,天骄棉业公司设了10个棉花收购点,以籽棉11.6元/公斤的价格,收购上来的棉花也是寥寥无几,且水分大,衣分低。棉花如同“烫手的山芋”,作为棉花经营企业很难操作,只有调结构,缩规模,少库存,快进快出。

河南天诚棉麻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潘春省表示,粮棉比价1︰8是合理价位,棉价上涨有其合理性。但是,过快过度上涨蕴涵巨大风险。现在,河南百万担的产棉县找不到了,棉花资源紧缺,明年5月棉花供应“青黄不接”,该怎么满足棉纺企业需求?

河南省纤检局副局长贾照民介绍说,通过在主要产棉区南阳调研,目前对今年新棉的总体印象是“三高三低”,即收价高、水分高、棉短绒率高,产量低、品质低、衣分低。南阳今年新棉产量不足5万吨,且多为4级棉,3级棉很少,衣分在35左右,情况不容乐观。

“根据今年河南棉花种植面积和9月上中旬阴雨天气情况,预计全省棉花产量在40~50万吨,比往年减少许多。”河南省农业厅棉花办主任刘晓峰认为,河南棉花产业应该“抓大带小,开拓新区,前推后撤,两化发展。”抓大带小就是抓周口、南阳、商丘、开封等大的产棉区,带动豫北小区;开拓新区是指开拓沿黄一带及灵宝、巩义、荥阳;前推后撤,前推是棉花与大蒜、小西瓜等高效经济作物套种,后撤是将棉花撤到小麦收获之后种植,实施大苗移栽;两化发展是发展机械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对棉花应该实行保护价,让棉农吃个“定心丸”。预计明年河南棉花种植面积会有较大回升。理性应对棉价上涨

郑州四棉董事长马周存、鹤壁同发纺织公司总经理助理杨连存、焦作海华纺织公司原棉部经理齐跃平等棉纺企业代表表示,棉花价格上涨幅度过大,速度过快,难以向下游传导,给棉纺织企业造成了很大压力,订单不敢接,企业经营像“过山车”。

河南中方实业公司董事长毕葆山、南阳市红棉棉业集团董事长黄丽均表示,棉花高位运行,风险一定会显现,只是个时间问题。企业应不跟风,不炒作,慎重把握,防范风险。

河南省棉花协会会长孟少辉认为,受棉花种植成本增加,粮棉比价差距拉大,棉农收益降低,棉花种植面积减少,产需缺口扩大等因素影响,棉价上涨有其合理性。但是,棉价在短时间内飙升至32000元/吨以上也是不正常的。这里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作为棉花经营企业应该冷静分析、理性应对、防范风险。同时,应千方百计保证棉纺织企业用棉需求。

来源: 中国纺织网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