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号轻纺城 您好,欢迎来到大号轻纺城EQFC.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大号轻纺城EQFC.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12月氨纶是否将“飘雪”?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纺织中国 发布时间:2010-12-16
资讯导读:进入12月份以来,氨纶延续着上月末的下跌趋势,氨纶20D和40D产品都出现了1000-2000元/吨的下跌。由于不少终端产业后续订单量缩减,江浙

进入12月份以来,氨纶延续着上月末的下跌趋势,氨纶20D和40D产品都出现了1000-2000元/吨的下跌。由于不少终端产业后续订单量缩减,江浙、广东等地区的织造企业开工状态不断缩量,下游对氨纶的需求量也在缩减,而氨纶厂家的库存量从之前的10天上升到了目前的15天。那么目前的氨纶行情是否会如当前的天气般"降温飘雪"呢?笔者认为到今年年底前,其行情跌至11月份暴涨前的水平可能性不大。

一、原料价格高位徘徊下游市场需求依旧向好

自从进入12月上旬期间,PTMEG厂家氨纶领域12月新单报盘价大幅提升后,也推动了国内地区PTMEG氨纶领域现货市场行情的上涨,无论是美金还是人民币交易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趋势。外盘PTMEG一般的销售价为3600-3700美元/吨,部分PTMEG比较高的价格为3900美元/吨,PTMEG比较低的价格为3400美元/吨。纯MDI行情方面也出现了一定的波动,12月份以来,国内地区万华等生产厂商报盘继续出现了上调现象,给市场一定成本支撑。MDI现货华东地区比较高的成交价格为23000-24000元/吨,华南地区市场成交22000-23000元/吨,还有一般的价格也在20300-21500元/吨之间。

12月份烟台万华公司表示货源供应情况基本稳定,都是按照计划量供应,同时BAYER检修对市场影响也将有限,NPU日本装置则开车之后11月一直维持高负荷运转。MDI产品2011年市场需求预期乐观,欧洲地区2011年当地市场需求量预计比今年上涨4-5%,甚至达到8%。厂家对原料压力承受能力也相对减弱,对纯MDI降价期待也相应增加,纯MDI价格想继续保持高位的趋势难度正在加大。如果12月市场货源增多,则抛售套现情况增加可能较大,如果有价格向下突破21000元/吨,则价格继续下行可能增加,但短期之内基本行情预计仍将走平为主。

二、氨纶行业各项数据显示生产运营状况稳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海关的统计数据,我国2010年10月份氨纶纤维的产量为2.37万吨,环比增加2.6%;10月份进口氨纶纤维纯氨纶948吨,出口2766吨,与9月份相比,都有下降的趋势;进口包覆纱493吨,出口137吨;新增资源(产量+纯氨纶进口+包覆纱进口)2.51万吨,净增资源(新增资源-纯氨纶出口-包覆纱出口,即表观需求)2.22万吨,与9月份相比都有上升的态势。这些数据显示,氨纶纤维的新增资源比较强劲,但是国内外的进出口有下滑的趋势。

从氨纶行业的生产经营和盈利状况来看,10月份氨纶行业的毛利率为12.16%,比9月份的11.86%高出了0.30%;营业、管理和财务费用率之和(三费比率)为4.13%,与9月份相比下降了0.1%;利润率为7.5%,非经常损益率为0.53%,库存比例为60.47%,与前个月相比,上升了1.81%,亏损面为1.41%,与上月相比在下降,形势在好转。这些数据显示,目前氨纶企业的经营状况运作得比较好。

今年前10个月的氨纶行业实际完成投资21.46亿元,与去年同时期的实际投资16.46亿元相比,上升了30.44%;到目前为止,今年的施工项目数为12个,同比增加了23.40%,新开工项目数为9个,与去年同期的5个相比,又增长了81.63%;到目前为止,氨纶产业的竣工项目数为4个。这些数据表明,今年对氨纶的投资比重开始加大,新开工项目也在增多,整个行业整体向利好方向发展。

三、加息忧虑缓解,国内货币政策定调

上周末,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从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是年内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前央行可能是出于对热钱涌入的担心,谨慎运用加息手段,频频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的存款准备金率达18.5%,又创历史最高。继10月份的CPI超过4%之后,CPI在11月份“破五”,达到5.1%,并创28个月来新高。国家统计局表示,1-11月份CPI同比涨幅达3.2%,但是年度CPI应该会被控制在调控目标范围以内。发改委11日也表示,11月份CPI涨幅是今年的高点,12月份CPI可能回落到5%以内。今年最坏的数据已经公布,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已经对11月数据进行了反应,而12月CPI数据的预期回落,将缓解年内再度加息的压力,对商品市场构成利好。

一旦央行再次加息,可能连续3至4次,利率最高提高1个百分点。同时,明年上半年紧缩的力度明显大于下半年。这也是因为明年上半年CPI压力较大,翘尾因素集中在1月和6月,考虑到CPI环比上升趋势,明年CPI高点可能在二季度出现。

来源: 中国绸都网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