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号轻纺城 您好,欢迎来到大号轻纺城EQFC.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大号轻纺城EQFC.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酸剂对棉漂白织物的影响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纺织工艺 发布时间:2012-11-27
资讯导读:酸剂在棉漂白织物处理过程中控制不合理,会导致pH值不合格、织物有酸味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生产加工中酸剂对棉漂白织物pH值的影响及pH值对织物白度的影响,推荐选用合适的酸类,来改善棉漂白织物pH值不稳定和有酸味等不足。

0 引言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环保理念的加强,生态纺织品的pH值已成为安全环保指标中备受重视的考核指标之一。由于人体表皮带有一层弱酸性物质,因此为防止疾病入侵,纺织品的pH值在弱酸性至中性之间对皮肤最有益。若皮肤表层的pH值超过人体皮肤适宜的范围,很容易引起皮肤瘙痒﹑过敏﹑炎症等疾病,甚至损害人体的汗腺和神经系统,影响人体健康[1]。因此严格使用酸剂对控制织物pH值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按国家标准,漂白织物pH值要求范围是4.5~7.0,欧美标准(ISO,AATCC等标准)漂白织物pH值要求在5~7.0。

1 实验

1.1材料及设备

材料:80S精棉;30%H2O2、氢氧化钠、硅酸钠、冰乙酸、柠檬酸均为分析纯。

设备:FA1004N型电子天平、PHS-3C精密PH计、Data color 600(D65光源、10°观察角)色度仪。

1.2 工艺流程

高温坯定→煮漂→增白→pH值中和→出缸→烘干→成品定型→验布→打包→入仓[2]

1.3 测试方法

棉织物pH值按AATCC81-2006 pH of Water-Extract from Wet Processed Textiles(湿加工织物水萃取pH值)测定[3]。具体步骤:取(10±0.1)g样品,如果织物的克重太小,将试样剪碎。将250 mL蒸馏水以适中的速度煮沸10 min,放入试样,用玻璃的表面皿盖上烧杯,再煮沸10 min,将烧杯(连盖)冷却到室温。用镊子取出试样,使试样上残留的液体流回烧杯。用pH计测定萃取液的pH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酸剂用量对织物pH值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漂白织物pH值、平均值与标准偏差值均随酸剂用量增大而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说明随着酸剂用量的增加,漂白织物pH值变化增大且标准偏差升高。其中,

柠檬酸的pH值变化幅度较小,标准偏差也相对较低,故柠檬酸对pH值的稳定性控制比乙酸好。如果酸量过大,则在漂白织物降低pH值的同时易变灰,其白度和色光难以控制,因此,综合生产成本与表1测试数据得出,酸剂推荐用量为3%o.w.f较适宜。

表1 酸剂用量对织物的pH影响

用量

1%o.w.f

3%o.w.f

5%o.w.f

酸剂

乙酸

柠檬酸

乙酸

柠檬酸

乙酸

柠檬酸

1#pH值

6.79

6.97

6.52

6.63

6.34

6.71

2#pH值

7.46

7.32

7.24

7.05

7.08

6.88

3#pH值

6.94

6.56

7.11

6.79

6.59

6.27

4#pH值

7.27

7.13

6.81

6.57

5.87

6.12

平均值

7.12

6.99

6.92

6.76

6.47

6.49

标准偏差

0.51

0.33

0.55

0.25

0.92

0.62

2.2 不同pH值对织物白度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pH值小于5.5时煮练增白的织物白度较低,当pH值为6.5左右时白度达到最高,之后随着pH值的增大白度略有所降低,但仍满足生产需要。结合漂白后织物的酸性气味与所测试的白度可知,pH值控制在6.0~7.0时较适中而且相对稳定,柠檬酸处理后的漂白织物白度较高,同时酸味很轻微,适合工厂大批量生产。

表2 不同pH值对织物白度的影响

编号

pH值

乙酸

 

柠檬酸

白度/%

 

白度/%

1#

5.0

68.3

 

73.2

2#

5.5

81.8

 

84.7

3#

6.0

85.1

 

89.6

4#

6.5

92.9

 

94.1

5#

7.0

83.5

 

87.3

6#

7.5

85.2

 

86.6

平均值

6.3

82.8

 

86.0

注:3%o.w.f用量

3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不同酸剂用量对织物pH值的影响及不同pH值对练漂织物的白度影响,得出:(1)酸剂用量越大,织物pH值越小,稳定性越低,推荐酸剂使用量3%o.w.f适宜,其中以柠檬酸更为合适。(2)将漂白织物的pH值控制在最佳范围6.0~7.0之间,既能降低和稳定织物pH值又能减轻漂白织物的酸味,以利于提高棉漂白织物的舒适性和安全环保性,使其得到更广泛的生产加工应用。

参考文献:

[1] 蔄茂强,辛淑君.PeterM Elias.皮肤表面pH值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8):503-505.

[2] 王思捷,林泳安.棉漂白织物pH值的控制方法[J].染整技术,2011(8):36-40.

[3] AATCC 81—2006 湿处理纺织品水萃取pH值的测定[S].

来源: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本文标签: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