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号轻纺城 您好,欢迎来到大号轻纺城EQFC.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大号轻纺城EQFC.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许村窗帘企业借道电商O2O 传统家纺业谋变革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16-02-18
资讯导读:海宁许村镇被誉为“中国布艺名镇”。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许村镇荡湾村沈咬荣等16家农户创办首家联户企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家纺业已经成为海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海宁许村镇被誉为“中国布艺名镇”。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许村镇荡湾村沈咬荣等16家农户创办首家联户企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家纺业已经成为海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如今,电子商务的发展,正在为小镇经济激发新的动力。一个创办于2015年8月,作为首个品牌窗帘O2O平台,许村镇的创新性“互联网+”项目——“帘到家”,正在改变许村家纺业的现状。

目前,“帘到家”平台分公司已达29家,入驻生产型企业近50家,线下服务网点已达1000余家,明年该一数字预期翻十倍。

借道电商,许村家纺欲涅槃

胡传刚是“帘到家”市场部经理,即使在春节期间,他还是电话不断,业务繁忙。

他告诉记者,在之前八年的家装传统渠道营销生涯中,他们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因为产能过剩,厂家生存越来越困难;二是从厂家到消费者,中间环节过多,导致价格层层攀升。老百姓难以负荷最终的零售价,反过来加剧了“去库存”的困难程度,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以前我们要去北上广参加展会,三天成本要100万左右,业务推广成本大,对实体经济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发现行业症结后,“帘到家”的创始团队将目光投向了如日方升的农村电商。在政策利好和技术及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大背景下,帘到家应运而生。

乘上农村电商的东风,通过互联网扁平化的结构,提供更大的压缩成本空间,为厂家和消费者都提供了好处。“我们‘帘到家’是垂直的专业化平台,所有入驻的都是厂家而非销售商,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

“帘到家”一期注册资金一千万,目前有正式员工60多人,三十岁以下的员工占百分之六七十。“很多年轻员工都是原来在一线城市上班,还有一些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就来了。”

“许村是家居布艺行业的聚集地,也是一个传统制造业。我们希望能够通过电商的方式,实现一次涅槃重生。”

深耕产业,助推农村创业潮

郭清华是土生土长的海宁许村人。因为看好这一互联网+的平台,他不单单加盟“帘到家”,成为“帘到家”的上游供应商,还投入到帘到家的市场推广中来。“以前农村的窗帘,钢丝绳一拉,遮羞布一样。现在不一样了。”他希望通过自己和“帘到家”的合作,把更美的窗帘带进农村,把许村的布艺带进全国的各方土地。

传统的家居布艺营销模式受时间、空间限制非常大,消费者和商家的成本消耗都非常大,尤其是农村等基础设施不尽完善是地区,村民只能远赴较大的城镇选取家装材料,费时费力。然而,当传统营销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产业发展多了一条腾飞之路。

“我们深入村镇开发网点,城镇和农村的布艺需求与供应都可以通过一根网线得到互通。”郭清华说,消费者只要点点鼠标,在帘到家平台提供的丰富选择中挑选产品,距离客户最近的网点就会收到下发的订单。随后网点工作人员上门测量、实物展示、设计制作、进行安装,完善的一条龙服务极大节省了彼此的成本。降低的成本也为线上产品降价提供了空间,实惠了消费者。

“农村电商是接下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又是许村人。海宁集中了很多知名的家纺布艺行业,都是传统行业,我们充分利用原有的成熟物流,借助农村电商的平台实现变革,把我们海宁家纺产业推到千家万户。农村电商帮助我们能够把自己最有特色、最大的优势拿出来。”

郭清华告诉记者,他周围的线下网点主要由30至40岁当地正当盛年的年青人组成。他告诉记者,有很大一批线下经销商是来自农村的。

“我们深入村镇开发网点”。郭清华说,农村的年轻创业者互联网意识强,农村的出身背景又能够很好地对接线下乡亲。同时,帘到家的电商运营模式,让创业变得更简单了。“原来需要店面租金、装修费等,现在只需要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可以开店。”

开一家传统家居店一般需要资金七八十万,其中80%的店铺面积是用于展示,空间浪费比较大。而帘到家的网点3万资金就能起步,互联网,手机、电脑就是展厅,具体的实物展示一本样品书就能搞定。

“我是海宁人,我是许村人,也许我这个行业微不足道,但是能把家乡的家纺布艺带出海宁,为大伙创收,我很骄傲。”郭清华说。 


来源: 中国纺织报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本文标签: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