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前,养蚕在开远还是一个新鲜事,可经过短短三年的光阴,开远市桑园面积已由2007年的704亩发展到现在的13200亩,桑农由157户发展到现在的2658户,蚕桑产业已经成为开远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新亮点和品牌产业,成为了继烤烟之后的又一绿色经济支柱产业,在全市的农业产业中已占有一席之地。
一个人与一个产业
提到开远的蚕桑产业,不能不提一个人——开远市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唐彬。2007年,开远市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从市扶贫办分离出来,和新农办一起合并办公,当时虽然设置了机构,但却没有人员编制,工作人员都是从其他单位借调来的,而借调来的人员大都把工作重心放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上,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作实际上只有从开远市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借调来的唐彬一个人负责。
开远市历来重视农业产业的培植,而分管农口的副市长杨泓,更是对开远农业产业培植和扶持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感情。当杨泓提出在开远发展种桑养蚕产业的想法后,唐彬就从产业考察、引进、推广中忙开了,但工作几乎是在质疑声中进行的。当时,不断有农民群众甚至领导干部问:“开远的气候和环境能够饲养娇贵的蚕宝宝?”对此,唐彬没有作过多解释,却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推动桑蚕产业的每个环节的细致调研上。
2007年,开远市157农户栽种下700亩蚕桑,成为开远种桑养蚕产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同时,开远市引进云南省宝泽实业公司在开远成立公司,并与云南省蚕桑研究所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科技”的模式,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拉开在开远市山区发展蚕桑产业的序幕。
今年,百年不遇的旱灾使桑苗移栽几乎遭遇灭顶之灾,没有充足优质的桑叶作保证,养蚕的数量和质量必然受到影响。为了将桑农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唐彬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给农户传授桑苗抗旱保活技术。几个月下来,唐彬脸变黑了,人也消瘦了,但看到桑农收获雪白的蚕茧时,她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三组数字的神奇变化
在开远蚕桑产业三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有三组数字的神奇变化最能说明这个产业的发展速度。第一组数字是704亩变13200亩。2007年,开远市开始发展蚕桑产业时,桑园的起步面积只有704亩,现在已发展到了13200亩。第二组数字是157户变2658户。2007年,全市的桑农只有157户,种桑养蚕还没有被农户接受,如今全市已有2658户桑农,种桑养蚕已深入农户心中。第三组数字是8.5万变373万。2007年,刚刚起步的开远蚕桑当年只创收8.5万元,三年以后,这个数字增长了近44倍,鲜茧总产量42万公斤,总产值达到373万元,与水稻种植相比,亩纯收入增加1021元。
目前,开远市与浙江省、云南省等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引进浙江省的优质种苗和先进技术,建设优质嫁接桑和杂交桑繁育基地,每年繁育嫁接桑苗250万株,其中为红河州及云南省发展蚕桑产业提供优质种苗180万株。开远市已成为红河州桑蚕产业发展第一大县(市),其规模远远超出红河州蒙自市草坝、冷泉等老种桑养蚕区。
据唐彬介绍,开远市蚕桑产业“十二五”规划已在拟制,到2015年,开远桑园种植面积将达到5万亩,年养蚕发种18万张,产茧量达到6500吨,自产生丝800吨,实现农业产值1.25亿元、工业产值1.5亿元。届时,蚕桑产业将成为开远市农业产业中又一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
“破茧成蝶”需要推手
尽管开远市蚕桑产业三年来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要真正变成农民的“钱袋子”,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唐彬说,由于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导致只栽桑不养蚕的农户在开远增多。桑蚕生产需要栽种良桑、桑园管理、专用蚕房蚕具等,是一个需要一定资金进行先期投入的产业,而开远市种桑养蚕区域多为贫困山区和半山区村,种桑农户经济不宽裕,对蚕桑生产投入严重不足。蚕桑产业的基础设施薄弱,开远大面积桑园都是山坡旱地,没有专门的灌溉措施,桑园灌溉几乎靠老天降雨,旱涝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桑叶叶质差、单产低,从而影响到亩桑饲养量。因此,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尽快改善种桑养蚕的基础设施,是广大桑农最迫切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蚕桑生产、管理、技术指导、科技推广亟待完善。在蚕桑产业的推进中,开远市缺乏抓产业的主体队伍和懂技术会管理的人员,深入农户辅导生产技术的力量不足,生产科技体系不够完善和规范,直接影响到蚕桑产业的提质增效。今后,需要不断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和蚕农培训力度,继续完善服务体系,为蚕桑产业长足、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来源: 云南网
相关资讯
-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全面从严治党暨警示教育会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涵养新质生产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从春天出发,凝心聚力共奋进!2025年全国两会纺织行业代表委员座谈会在京召开
- 2024年我国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 全面提升市场形象,中国轻纺城开启管理专项行动
- 【央视快评】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 会长新年谈|林云峰:解锁“新质”动力,重塑产业格局-纺织服装周刊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立高远之意,行笃实之效,创开阔之境!
- 【央视快评】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李强在浙江调研时强调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奋力创造高质量发展新业绩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坚定信心,干在实处,启锦绣新篇,绘美好未来-纺织服装周刊
- 2024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劳动竞赛复审结果公示
资讯排行
- 从“市场管理者”到“综合集成服务商”,中国轻纺城集团要下盘怎样的大棋?
- 乐古古纺织:让真丝面料与时代共舞
- 兰精携高附加值产品创新方案亮相2025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纺织服装周刊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2025年,中国经济这么干
- 2024年羊绒原料及制品进出口概况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涵养新质生产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衣承华韵,古今辉映于时尚舞台——访绍兴禄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陈星颖
- 从春天出发,凝心聚力共奋进!2025年全国两会纺织行业代表委员座谈会在京召开
- 参展效果好、采购有实效,第十五届柯桥窗帘展完美交卷!
- 鼓干劲、明方向、启新程!2025中国轻纺城干部大会召开
- 我是纺织人·科技特辑丨孙以泽:国家需求是科技创新指挥棒
- 崔忠付出席“星级数字化仓库与数字供应链平台金融服务中国行——太原站”座谈会
- 岁末年初,盘点纺织行业数实融合最新进展-纺织服装周刊
- 全国高职院校首批服装3D数字化设计技能等级证书出炉-纺织服装周刊
- 安徽服装第一村: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孙村焕新发展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