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号轻纺城 您好,欢迎来到大号轻纺城EQFC.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大号轻纺城EQFC.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罗奇:中国能从美债上限危机中学到什么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国际动态 发布时间:2013-10-28
资讯导读:Stephen Roach:是的,随着债务上限“最后一分钟”协议的达成,美国避开了又一颗子弹。但在明年初的下一场债务危机到来前,我们仅有90天的时间来弥合两党分歧。引爆美债炸弹的导火索正变得越来越短。

一切开始得毫无征兆。早在2000年,中国仅持有约6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约占美国3.3万亿美元公共债务的2%。但之后两国数据均出现了“大爆炸”。美国债务膨胀到接近12万亿美元(如果把政府机构间持债均计算在内,债务总额是16.7万亿美元)。截至2013年7月,中国持有的美债份额也上升至接近11%(1.3万亿美元)。加上中国持有的约7000亿美元美国机构债(房利美和房地美债券),其所持美国政府和准政府债务总额高达2万亿美元,这无论从何种标准来看,都是非常巨大的数额。

中国不断购买美债,这构成了捆绑全球两大经济体的核心。中国并非是出于仁慈而购买美债,也并非是因为把美国看作是财富和繁荣的光辉典范。中国购买美债,显然也不是因为其收益率诱人且看上去无风险。同样,也不可能是出于同情——中国不会为了缓解美国财政边缘政策之苦而买入美债。

中国买入美债,是因为这与其货币政策、其过去33年来一直依赖的出口导向型增长相符。自从1994年起,中国一直录得大量经常账户盈余,其外汇储备现已逼近3.7万亿美元。

中国已经把约60%的外汇储备重新投入于美国政府债券,以期限制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如果中国买入的美元数额减少,那么人民币汇率将会比现在升值更快(自从2005年中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升值35%),这将影响其竞争力和出口导向型的增长。

而这一安排也甚合美国心意。美国有巨大的国内储蓄缺口,因此其经常账户长期为赤字,需要外国投资者来填补融资空白。美国政界人士把这视为理所当然,他们认为这是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特权。在被问及美国对外国债主的依赖时,他们经常自鸣得意地反驳:“他们除了这儿还能去哪儿?”我在国会作证时曾多次听到这种说法。

当然,美国还在其他许多方面受益于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中国的大量购债,帮助美国压低了利率——可能压低了多达1个百分点——这给其他资产市场提供了广泛支持,如股市和楼市等。此外,美国中产阶级消费者从中国廉价商品中获得的巨大益处也无需多言,特别是在就业和实际收入增长陷入困境的情况下。

20多年来,这种互利共存的模式一直运行得很好,弥补了两国固有的储蓄失衡,同时满足了各自的增长议程。但过去只能是过去。如今,一场地震就在眼前,美国近期的财政闹剧很有可能成为引爆点。

中国已作出改变其增长方式的战略决定。2011年3月的“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一个实现更平衡增长模式的广泛框架,增长将更多依赖于国内私人消费。这些计划将付诸行动。今年11月中国还将召开一次重大会议——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这将成为新领导团队面临的一次重大考验,他们需要提供详细的政策改革议程,来实现这种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美国债务上限危机已经向中国发出了明确警告,当然这不止是唯一警告。在后危机时代,美国的需求疲软(特别是消费者需求)极有可能持续下去,而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国外市场,美国需求减少意味着中国出口商受损。以美国为首的排华风潮也是一大威胁——在2012年政治周期中,国会两党这种归咎他人的游戏已达到新的高度。并且,现在美国债务的安全性也岌岌可危。经济警钟很少如此响亮,中国需要做出明确反应的时间已到。

再平衡是中国的唯一选择。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恶化、收入差距拉大等内部因素均要求中国改变原有模式,主要来自美国方面的外部因素也要求其迫切作出调整。

中国的再平衡将减少储蓄盈余,放缓外汇储备累积速度,并减少对美元计价资产的“贪婪”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减少购买美国国债是一个完全合理的副产物。长期依赖中国来解决财政问题的美国人,这下可能不得不支付更高价格来获得外部融资。

最近,中国评论员已经提到“去美国化”的必然性。对中国而言,这并不是一场力量竞争。中国应该拿出更清醒的战略,来做正确的事,以在未来几年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和实现发展使命。

美国将会发现,如何应对一个截然不同的中国也同样是个迫切的问题。对双方而言,相互依赖从来不是一种可持续的策略。中国已经首先明白这一点,其源源不断购买美国国债的日子即将到头。

来源: 最新纺织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83号